人民网北京5月29日电 (记者许维娜)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两年,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被赋予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重任。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将迎来哪些重要机遇?
(资料图片)
在2023年中关村论坛举办期间,“创新引领”成为嘉宾热议的高频词。在 “国企发现与发明”论坛上,与会嘉宾以“汇聚原创力量·共享未来能源”为主题,聚焦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探讨科学问题、交流原创发现、共享最新成果,集中展示中央企业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最新实践,助力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赵世堂在致辞中指出,近十年,中央企业累计投入研发经费超过6万亿,拥有研发人员119万人,建有国家级研发平台759个,创新成果高效能产出,创新生态全方位优化,在关键材料、核心元器件、基础零部件等领域突破一批短板技术,在相关领域涌现出一批重大成果,有力支撑了国家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
赵世堂强调,中央企业要突出创新引领、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型企业,聚焦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未来信息、未来能源、未来制造等未来产业领域,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突出基础前沿、打造高质量的原创技术策源地,从技术供给和需求牵引双向发力,加强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人才;要突出开放共享、深化高层次的全球创新合作,以高水平合作带动高水平创新,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共同应对全球技术挑战。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于军表示,中央企业坚决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全面参与北京“三城一区”主平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主阵地建设,取得了一大批从“0到1”的原创突破,攻克了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建成了一大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推动了一大批重大项目在京落地,充分发挥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队、首都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作用,为北京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于军还提出,希望能继续加强战略协同、共建科创中心,聚焦重点领域、共强基础研究,深化协同合作、共育领军企业,建设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高精尖产业体系,让科技在这里升温,让创新在这里传播,让福祉为人民共享。
高峰对话环节,多位嘉宾围绕“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话题,从策源地建设的内涵、面临困境、必备要素、经验做法、产业链和创新链结合、创新活力与动力激发等方面展开了深入对话与交流,为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提供有益借鉴。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与会嘉宾分别用“科技创新从央企做起”“没有质疑和批判,就没有颠覆性技术和变革性技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进行有组织的科研攻关来实现转化”“坚定不移,一步一个脚印”“科学的发展需要我们从基础研究做起”“要聚焦、坚持”6句话对此次高峰对话进行了总结。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论坛上,中国企业首次发出“加强基础研究全球合作 支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书,呼吁世界各国加强基础研究合作,更好服务社会发展、推动人类进步。
“加强基础研究全球合作 支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书发布现场。主办方供图
附中国企业界代表发出四点倡议:
一要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秉持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强化尊重原创的价值导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勇攀科技“最高峰”,勇闯创新“无人区”,营造重视基础前沿、鼓励自由探索、宽容失败风险的创新氛围,以科学光芒指引人类发展前进方向。
二要应用牵引、突破瓶颈。从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中凝练提出重大科学问题,强化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焦“巴斯德象限”,加快实现从科学发现、理论突破向技术产品和现实生产力转化,致力于推动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全球性挑战。
三要平等合作、开放共享。倡导无国界、无障碍、无歧视的合作理念,同全球各类创新力量真诚携手,尊重各国科学家的创新能力、知识贡献和价值取向,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努力寻求基础研究合作“最大公约数”,推动研究成果惠及“地球一家人”。
四要胸怀天下、不负使命。胸怀“让基础研究造福人类”的崇高使命,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恪守科技伦理底线,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推动科技向善而行,共同催生更多前瞻性、颠覆性成果,更好满足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关阅读】
财经观察:应用场景不断扩围 多方加快构建数字技术创新生态
财经观察:架起国际合作桥梁 构建开源芯片发展生态
财经观察:“氢”装上阵 北京着力打造新型储能和氢能产业城市
财经观察:百余项成果集中亮相 2023硬科技嘉年华启幕
财经观察:护航数字经济 共话数据安全治理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4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