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1月4日上午,一尾被渔民意外捕到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鲟,在如东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长沙中队、渔民及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成功放归大海,上演了一场守护珍稀物种的暖心行动。
据了解,当天凌晨两点左右,苏如渔12089船主谢亚军在收网作业时,意外发现网具中缠绕着一尾体形硕大、形态奇特的“大鱼”。经过仔细观察,再凭借多年的海上经验和环保知识储备,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条珍贵的保护鱼类——中华鲟。他随即小心将其保护起来,并第一时间与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长沙中队取得联系。“从发现到上午8点多,我们一直用增氧机养着它,轮流看护,上岸后第一时间移交给长沙中队。”谢亚军回忆道。
上岸后,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的专家对该尾中华鲟进行了仔细检查,确认其体态完整、活动能力良好,仅有轻微的表皮擦伤。专家介绍,中华鲟是一种江海洄游型的鱼类,在长江进行产卵,待幼鱼长大到15厘米左右会洄游到海洋生活。“这条中华鲟全长1.62米,体重45.6斤,年龄约七龄到八龄。”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熊瑛告诉记者,“我们还采集了一小部分鳍条组织,用于鉴定这条中华鲟属于野生还是放流的。如果是放流的,也将进一步确认其放流时间。”在确认其健康状况良好后,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长沙中队与专家共同选择了一处水质优良、环境适宜的海域,将这条珍贵的中华鲟护送回大海。
在现场人员的共同见证下,中华鲟摆动着尾鳍,迅速游入海水中,重归大自然的怀抱。熊瑛欣慰地说:“如东的渔民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今年1月16日,我们设在如东海域的一个监测点也发现并救助了一尾中华鲟幼体。”
“平时,我们主要利用禁渔期渔民在家伏休的时机,并结合日常登船安全检查,持续向渔民宣传渔业生产法律法规及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长沙中队中队长陈澄告诉记者,此次成功救助和放生中华鲟,充分体现了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宣传的成效和渔民们日益增强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他呼吁广大渔民和市民,在海上作业或日常生活中,若发现受伤或误捕的珍稀水生动物,请第一时间联系渔政部门,共同为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贡献力量。
通讯员 陈慧 张凯
校对 胡妍璐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4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